土壤要求 白芨种植地应选择土质疏松、肥力充足的、含有机质和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或者是粘性土壤。其次就是种植地的排水条件要好,是选在阴坡种植,其中土壤的酸碱度要适中,PH值是在在6.5到7.5之间。还有就是要注意轮作,不能重茬;同时还要注意重黏土和沙土都是不适合种植白芨的,因为土壤的通透性太差。
温度要求 白芨适合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但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四季的气候变化是比较大的,而且昼夜温差变化也是比较大,那么要想白芨正常的生长,就需要合理的进行温度的调节。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夏季温度高、湿度低,这样会严重影响白芨的生长,而冬季温度低,再加上霜冻天气、降雪天气等,会导致白芨停止生长。那么我们在夏季要进行降温处理,而冬季则需要进行保温处理。保证白芨种植地的温度不超过三十度,不低于十度
灭绝式的采挖。 由于价格的,野生白芨采挖时,大小不留,价格越高,挖得越干净。因为白芨是以假鳞茎作为繁衍的,这种采挖方式是造成白芨野生种现一片挖一片,随之也就灭绝一片的重要原因。白芨本应在10-12月采收,这时其假鳞茎个大饱满,含胶量高,质量好,鲜货折干率高,可是,由于市价高悬,种质资源稀少,近年来总是提前到4月花期时采挖,结果不成熟的假鳞茎瘦瘪,鲜货折干极低,根本达不到药用的质量标准。这样年年因抢青的减产减收,也人为地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白芨需求量及增长。 白及在中药商品中本属于小品种,在50-80年代,全国入药需求不超过200吨。1986年全国中药普查,白及的资源状况和商品产、供、销、存等情况没有列入统计范围,因为在当时是可以忽略的小品种。 但是,今非昔比,我国目前白及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长了5-10倍,需求达到数仟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