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痂病从开始结果时候感染,随着土豆膨大而发展,膨大期较盛。内蒙古、河北、陕西等省的病斑主要以凸起型为主,山东、四川、山西、甘肃省的为凹陷型病斑,平状病斑在云南、黑龙江、山东的个别地区相对较多。
1、病原的存在:土壤自身带菌和种薯带菌传入土壤,继而繁殖。在防治得当的情况下当年当季不会形成危害;在防治不当的情况下,当年当季就会形成危害。马铃薯收获后,通过病残体及土壤存活,有的细菌通过不断繁殖存活长达十年难以根除。
2、温度和土壤的酸碱度: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特别是在28℃左右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环境中,较易引发疮痂病。细菌在PH值为6-7时是存活繁殖较好的环境,在pH5.2以下却很少发病。而马铃薯适宜高产的PH值为5.5-7.0。
因为使用化肥追求高产,连年种植条件下土壤碱性增大,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也使得与之有拮抗关系的有益菌减少。所以在气候干旱、土壤干燥、通气性好、中性(PH:5.5-7)或碱性的马铃薯田处于高温条件下一般会发病较重,并且在土壤偏碱性、连作重茬严重的地区发病率较高。
3、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马铃薯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品种改良之后皮层较薄,早期生长较快,也易于被细菌侵染。
4、中微量元素失衡,主要是钙肥、硼肥用量不足。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力低下。
5、块茎膨大期,人工浇水或集中降雨,细菌病原会因为有充足水源而快速繁殖或转移,低洼地块积水较多往往发病较重。下水头往往*成为危害蔓延的重点。细菌菌源具有好氧特征在透气良好的沙壤土、沙质土中繁殖快,因此雨量多、夏季较凉爽的年份,或者高温干燥天气,非酸性的砂壤土发病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发病也重。
马铃薯疮痂病病区**方案:
(1)在普防的基础上对患病区、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等重点区域,使用青枯立克60-100倍(150-25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沃丰素600倍(25ml兑水30斤)+**硅,喷雾、穴灌2-3次,每次间隔3-5天,病情严重的可适当复配其他化学杀菌剂;
(2)重点防治时间:膨大期遇高温、多雨天气,应强化普防措施如: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
效果标准及注意事项:
1.预防用药的,非高感病品种、非严重重茬地能够达到不上病或较轻微的效果;
2.途用药、**较佳时机的,仍有控制病害扩大的效果,用药得当的,部分疮面会缩小或干硬(品种不同有区别)。
3.前述易发病情况应采用重防措施,包括增加用药次数、提高中药用药浓度、增加复配药剂种类。
4.青枯立克与其它药剂复配时,应先加水依次稀释,再把复配的药剂混合。
5.大蒜油苗期慎用,大蒜油不可与地利旺等生物菌剂复配。
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方案:
(1)下种时: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喷施定植沟,杀灭土壤中的真细菌。
(2)现蕾期(或下种60天后):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沃丰素600倍,滴灌或冲施,可同时进行叶面喷雾。
(3)开花数量占1/3时候: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滴灌或冲施,可同时进行叶面喷雾。若等到谢花后再用药,此时的土豆已经进入膨大期长到鹅蛋大小了,细菌已经侵入,后期防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