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
大棚
整地
提早扣棚、烤地,定植前20~30天扣盖棚膜,旧棚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磷酸三钠或次氯酸钠喷立柱和棚膜,也可用百菌清等烟剂进行熏蒸。化冻后及时翻耕土地并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
定植
在确保幼苗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早定植,棚内10厘米地温大于12℃,夜温不低于5℃。适度密植,每亩4000株左右,要适度浅栽。
管理
温度管理:早春栽培的黄瓜前期主要是保温防寒,一般缓苗期前不放风加强夜间防寒,缓苗大约需要7天左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夜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到根瓜坐瓜阶段大约20天,要适当控制温度,白天20~25℃,夜间12~16℃,防治徒长。盛果期要适当控温白天25~30℃,夜间16~18℃。
肥水管理及中耕:早春栽培地温较低,定植水要适当的小,缓苗后浇缓苗水,浇水后进行中耕,并进行蹲苗。采收根瓜后进行浇水,以后每隔5天浇水一次,浇水在晴天早上进行,夏季暴雨忽晴后要浇一次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定植至根瓜采收可追肥1~2次,结瓜盛期7~10天一次。磷酸二铵和交替使用,也可用冲施肥随浇水冲施。
吊蔓及整枝:黄瓜长到5节时及时吊秧或插架,以后每2~3天绕秧或绑秧一次,并及时去除所有的侧枝和卷须,瓜秧接近棚膜时掐尖或把尖扭一下。及时打掉下部的病老叶。
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长10~16(~20)厘米;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长、宽均7~20厘米,两面甚粗糙,被糙硬毛,3~5个角或浅裂,裂片三角形,有齿,有时边缘有缘毛,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宽2~3厘米,深2~2.5厘米,有时基部向后靠合。
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繁殖方式:
种子
苗床准备:采用营养钵装营养土培育砧木苗,营养土的配制比例是:肥沃园土6份、腐熟的马粪和圈肥4份,每立方米配合土中再加入腐熟捣细的粪干或鸡粪15~25公斤、过0.5~1公斤、草木灰5~10公斤,充分拌匀后即可。接穗苗用育苗盘装营养土培育(靠接时砧木苗也可在育苗盘中培育),所用营养土为大田土和砂土各半混合,每立方米营养土加3公斤氮磷钾复合肥。
播种:(1)播种期:嫁接方法主要是插接法和靠接法,在黄瓜适播期内,砧木(黑籽南瓜等)的播期为:靠接法较黄瓜晚播5~7天;插接法比黄瓜早播4~5天。(2)黄瓜种子催芽:选用饱满的种子,用30℃水浸泡4小时后催芽。也可用100倍溶液浸泡种子10~20分钟,洗净后清水浸种3~4小时,然后于25~30℃条件下催芽,1天可出芽。(3)黑籽南瓜种子的处理。将种子投入70~80℃热水中,来回倾倒,当水温降至30℃时,搓洗掉种皮上的黏液,再于30℃温水中浸泡10~12小时,捞出沥净水分,在25~30℃下催芽,1~2天可出芽。
接前管理:经催芽当7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后覆盖地膜。苗出土前床温保持白天25~30℃,夜间16~20℃,地温20~25℃。幼苗出土时,揭去床面地膜。苗出齐后在床内撒0.3厘米厚半干的细土。幼苗出土后至第1片真叶展开,白天苗床气温24~28℃,夜间15~17℃,地温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