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清理被冻伤的杨梅叶片.尽可能保留健康的杨梅叶片。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叶面喷施红糖+沃丰素+溃腐灵+**硅,以*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与养分吸收能力,*补充被冻伤的杨梅树体养分。
(2)在被冻伤的杨梅树主干及一级主枝上,用溃腐灵+沃丰素+红糖涂抹韧皮部,然后再用稻草绳圈绑,或直接接用稻草绳圈绑20-50cm被冻伤的主干和主枝部位,然后再喷施溃腐灵等杀菌药剂。
(3)在杨梅树萌芽前后,全树冠及时喷施靓果安1-2次防病。
(4)重视培土补肥。根据树冠大小与生长势等悄况,及时培土1次,每株施用含硫酸钾的复合肥0.2-0.3kg,加尿素0.1-0.2kg。
(5)以上措施如不能挽救的,要及时锯去大枝,用溃腐灵涂抹剪锯口,并采取遮阳保护措施,促进杨梅抽生新枝,一般3年后可恢复树冠与产量。
近几年来杨梅枝叶枯萎病在老园区 加重的趋势,轻则减产减收重则导致死树。我公司自2012年做出复壮杨梅树体和防治枝叶枯萎病的方案在广东、浙江等地用户试用后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一、症状描述及病因分析
1、症状描述
始发症状一般自夏梢萌发季节枝梢及叶片急性青枯,后渐渐呈枯黄、褐黄直至枯死。1-2个月后叶片才渐渐开始脱落,落叶后的叶痕在高温高湿季节有白色绒毛状菌丝长出,有时蔓延到枝干及枝条伤口。发病部位木质部受害呈褐色或深褐色。部分幼树树皮伴随纵向开裂,根系受害明显,切断后根部组织颜色变深呈褐色。至秋梢萌发季节病害更为加重。秋梢发育更加异常。
2、病因分析
杨梅是**作物树龄一般可达几十年甚至几**杨梅枝叶枯萎病首先因树势衰弱导致病害而恶性循环。枝叶枯萎病并非绝症但其病因杂较为复杂:
A、品种原因:经过改良的品种具有高产高质等特征,高产高质就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而树体产生的营养物质(根系和叶片)产生的是有限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必然存在营养分配的问题,而优良品种的特征是**供应生殖生长所需营养,在总体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必然难以满足树体营养需要,树体衰弱易于染病,这就是为什么病害始发季节在夏梢阶段(果实膨大期是生殖生长大量消耗养分的时期)的原因所在。
B、自然灾害:杨梅适生于高温高湿半阴山区(一般生长在南方的山区),由于根系比较浅所以对气候、土壤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其根系生长于地表20cm左右,在旱情严重不便浇水时,根系易于受害影响吸收生长,在枝梢表现症状,这也是杨梅枯梢病症状表现在枝梢,病症原因在根系的逻辑关系,影响根系的原因除了缺水受灾的原因之外还有:有的地方没有建立杨梅树的平台,杨梅沿斜坡生长上部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使根系生长不均衡影响杨梅的生长
C、用肥用药:a.用肥、氮肥使用量过多,氮肥使用量过多植物细胞壁变薄,存在虚壮现象,树体不够健壮抗病抗灾能力减弱,是树龄变短、盛果期变短的原因所在。b、部分种植区仍在使用含氯(氯含量小于等于1.5%)型硫酸钾,多年连续使用易于中毒,中毒严重的直接枯梢较轻的易于加重病害c、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真病害时易于抑制生长导致作物自营养功能受损d、虽然大部分种植区铁元素丰富,但是缺乏铁元素转化成植物所能吸收的二价铁的条件,又没有及时补充含有铁元素的肥料,这是植株黄化的部分原因,在植株黄化时植株的自营养能力差,是加重枯梢病害的一个原因e、没有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在杨梅采收前后及时配方追施相关的营养成分,也没有使用**肥的习惯
D、生产方案:近年来杨梅价格普遍高企,利益驱动导致部分果农不按科学方案疏花留果,违背了向自然有度索取的基本原则,使树体负载过重树势转弱,甚至在树势明显转弱的情况下仍然没有采取适当措施疏花留果**保树。
防治要点:
在杨梅窜条、放叶、放根等关键时期及时早防用药,可以增加树体养分、促进展叶、生根,“根养叶、叶养根”,提高作物的自营养能力,增强生长势;发病时高浓度用药,*控制病情,不能见好就收,需连续用药2-3年;立体化防治,采用灌根、涂干、喷雾多种方式用药,补充作物营养的同时杀死树体内潜藏的病菌。
用案:
(1)喷雾:
萌芽前半个月用溃腐灵60~100倍液+**硅清园,可以杀死潜藏在树体内的病原菌。
春梢生长期用靓果安300倍液+**硅喷雾两次(其中一次复配沃丰素600倍液),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提高自营养能力。
幼果期用靓果安3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硅喷雾3~4次,病害高发时复配大蒜油1000倍液。
采果后用溃腐灵200-3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硅全园喷雾,封闭伤口,避免采果后留下的伤口被病原菌侵染,同时补充给作物营养,增加树体储备养分。
(2)刷干:
对于树皮开始腐烂或者有伤口的枝干,用小刀刮除病部组织,用溃腐灵原液扩大范围涂抹。其中所含的鱼腥草具有修复伤口的功效,减少病菌侵染。
(3)灌根:
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300倍+沃丰素600倍液灌根,建议配合微生物菌剂地力旺灌根【中(草)药制剂结合生物菌剂地力旺施用,可以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杀灭潜藏的病原菌,增强树势。】
原理:用中草药制剂防治杨梅枝叶调萎病的优势在于:医养结合,其中所含的多糖、多肽类、皂苷类、多硫化合物等多种成分既具有杀菌、修复伤口的特点,又能直接为作物提供储备养分,促进展叶、生根,营养复壮树体;安全性高,由多味中草药螯合而成,与作物亲和,可以早防重治,高浓度连续用不会产生药害。传导性好,刷干、枝干喷雾,树皮吸液后直接杀菌,喷叶、灌根传导杀菌,修复伤口、减少病菌侵染。形成病害防治与作物生长的良性循环。
防治现状和用药分析
1、见病治病:现阶段多数种植业者无清园习惯,采果后不用药,给真潜伏与繁殖提供了机会,造成来年病原基数大、发作率高、危害重。形成了见病不惜代价(用工多、用药量大)治病,树势受伤、产值受损(产量、品质降低)的恶性循环局面。
2、关键时期没有及时管理:春季是杀菌防病、追肥的关键时期,用药、肥少了不管用,用药、肥多了*造成药、肥害。
3、常规药剂抗药性强:连续使用有限的可选择的药剂往往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使效果降低、成本提升。
三、总的防治思路
1:标本兼治
病害有生理病害与侵染病害之分,生理病害与树(株)体*力及生存环境有关,侵染害与菌源多少及繁殖条件有关。疑难病害的防治仅靠见症治症,特别是仅靠杀菌是不可行的,往往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复壮树(株)体,增强抗逆性,解决病菌侵染途径,在生理健壮的基础上辅之以杀菌,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早防重治
加强日常管理从较早杀菌和复壮树体入手,解决侵染菌源的数量和侵染条件(伤口、气孔)问题。在发病条件来临(具备)前、在症状初显时,采用得力的方案尽可能杀灭病菌解除病患,起到早防无病、病轻,重治是、省钱、省工的效果。
3:综合、立体防治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采用立体化防治的方案。一是株体不同部位立体化防治,中(草)药制剂具有传导性好的特性,树(株)体的根、皮(维管束)、叶、果都能够吸液的有效成份,传导过程当中能够杀灭潜藏病菌;二是用法上立体化防治,中(草)药具有营养复壮的特性,通过复壮提高*力和杀菌两个作用来防治病害,而灌根、枝干涂刷、枝干喷雾、叶片喷雾是实现两个作用的立体化途径。
4:中西结合
中(草)药制剂具有多种成份复方而成、调理生长、提高作物*力、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份的常规用药具有(抗药性较大)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在重症**时**效果。
5:营养复壮
常规生产规程中所采用的化学药,大多具有抑制生长甚至伤害作物的特征,其作用机理只能通过杀菌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不具有营养复壮的作用。而中(草)药制剂是药食同源、药肥双效,营养复壮,有利于展叶,叶绿体创造的叶绿素多,创造的**质多,树(株)体必然健壮。而健壮是防治疑难病害的关键。
近年来,杨梅价格好,效益高,果农在培肥管理方面积极性很高,但很多人往往走向施肥过多的较端。针对施肥方面,小编有话要说。
关于施用磷肥,无论是杨梅幼年树还是成年树,对磷的吸收量都很低,仅占总量的2.7%和2.3%,而对钾的需要量多是杨梅营养生理的一大特性,需要量约占总量的44.7%和50.7%。杨梅也需要较多的氮,但因为杨梅根系与放线菌共生,有固氮能力,所以所需氮肥不多。按照平衡施肥法,杨梅应以钾肥为主(如草木灰、硫酸钾等),适施氮肥,少施磷肥,适当补充硼、锌、钼、镁等微量元素。
成年树磷肥施用过多会造成开花结果过多、果小、味酸、核大,品质下降,甚至造成树皮开裂等,但磷又是形成花芽原基的必需物质,因此适当施肥是必须的,尤其在初生旺长树不易成花的情况下,适当施用磷肥,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量。但在使用时注意不能单独过量施用,采取隔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