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大姜茎基腐病大姜姜瘟病

    大冶大姜茎基腐病大姜姜瘟病

  • 9018
  • 产品价格:40.00 元/瓶
  • 发货地址:山东潍坊寒亭区 包装说明:不限
  • 产品数量:9999.00 瓶产品规格:不限
  • 信息编号:157829987公司编号:14555976
  • 荣彩霞 业务经理 微信 188153615..
  • 进入店铺 在线咨询 QQ咨询 在线询价
    相关产品:


潍坊奥丰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姜瘟净规格:500ml*20容量:500ml水剂:乳油使用说明:喷雾灌根
预防效果:
(1)防病效果:关键时期(下种时、幼苗期、块茎膨大期)用药预防到位的,防效达
到95%以上。
(2)营养复壮效果:茎秆粗壮,叶片油绿,姜块个头大、品相好、产量高。
(3)土壤改良效果:大约一周左右可以看到土壤表层明显改善,15-30天土壤颗粒结
构明显改善;半个月左右可以看到作物长势有效果,叶片绿、厚,茎秆粗壮。
(4)安全、环保方面:无抗药性、无留,能连续使用;纯成分,不影响绿色有
机标准。
大姜姜瘟病是生姜较为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病害。危害损失率20%~30%,重病田损失可达7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害症状]主要侵害姜根部、地下茎和地上茎,多在茎基部先发病。(1)地下茎。病部初为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留残存外皮。剖开根茎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可从维管束溢出污白色的菌脓,而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皮层也逐渐变色,后期产生恶臭。被害根部也呈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2)地上部分。在发病初期叶片萎缩、下垂、无光泽,叶片自下而上变枯黄色,边缘卷曲。茎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病原]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属细菌。有学者鉴定安徽的姜瘟病原主要病原为罗尔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Yabuuchi et al。(1)形态。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μm×(0.5~0.8)μm,较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病原能利用多种糖产生酸,不能液化明胶,能使硝酸盐还原。从10~40℃均可生长,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30℃,耐pH6~8,较适pH6.6。(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50多个科的数百种植物。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在土壤及种姜内越冬,并可在土壤内存活3年。土壤中的病原和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病原自伤口侵入,也可由茎、叶侵入维管束,向下扩展至根茎,并进入薄壁组织,造成组织崩溃和腐烂,全株死亡。(2)传播特点。土壤中的病原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姜种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含有病原的**肥、被病原污染的灌溉用水均可以传播姜瘟病。播种病姜后,在田间零星发生病,通过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造成全田发病,蔓延十分*。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日均气温20℃左右时开始发生,较适发病气温25~30℃。5cm地温25℃以上时,病害易于流行。降水会加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2)栽培因素。施肥不足,追肥过量,氮肥过多,发病重。发病始期灌水过多,利于发病;长期灌水的田块比灌跑马水的田块;发病重。前茬为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花生的田块,发病重。黏重土壤,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水旱轮作,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防治]
(1) 种姜消毒。播种前用20%噻菌铜悬浮剂 500倍液,或75%的敌克松800倍液,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4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150倍液浸泡30分钟。或用0.5%的石灰水、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浸泡5~6小时,捞出晾干。再用清水将湿润的新鲜草木灰包裹已经浸过的姜种,然后进行催芽。
(2)农业防治。选择地势高燥、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与与葱、蒜或粮食作物轮作。不能与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轮作,也不宜与花生、芝麻轮作。结合晒姜、困姜挑选,淘汰瘦弱、姜肉变色或发软的姜块。催芽后结合掰姜,进一步选择鲜亮、粗壮、姜芽**部圆钝、基部有根尖突起的健壮姜块播种。基肥要以腐熟的**肥为主,减少化学氮肥的用量。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防止农事操作和地下害虫对植株造成的机械损伤。
(3)化学防治。铲除病株,淋洒药剂防治控病,做到齐苗灌穴,药剂可用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 500倍液,或10%菌立克水剂 500倍液,或45%施纳宁悬浮剂 400~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每穴0.5~1升。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

近几年,生姜价格看好,连作面积不断扩大,田间管理粗放,生姜病害呈加重趋势,尤其是6月份以后,高温多雨,*发生生姜茎基腐病(也叫腐霉根茎腐烂病、莱州市姜农俗称:掐脖子病、烂脖子病、卡脖子病),一般发病地块亩减产30%以上,严重地块几近绝收,给生姜种植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严重措伤了姜农种姜积极性。
一、发病症状叶片染病,先从近地表茎叶的叶尖端及叶缘褪绿变黄,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并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至整株叶片黄化凋萎。地上茎染病,先从茎基叶鞘处褪色,无光泽呈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向上发展至褐色茎基部缢缩变细。植株矮小不长,一碰就倒(俗称掐脖子病),严重病株枯死。向下发展,致地下块茎表皮呈水渍状淡褐色病变,表皮变软,严重病株部分或整个块茎变软,但不腐烂发臭,区别于姜瘟病。
二、传播大姜茎基腐病是由腐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病姜及病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即可发病。一般5月开始发生,收获后带有病菌的种姜仍可继续发病,一直延续到翌年3月播种时。
三、发病条件①与气候条件温湿度变化密切相关,姜块定植后,长期遇阴雨(或雾)天气,雨(雾)后又见高温曝晒,这种温差大的天气较有利于腐霉菌对大姜茎基部和块茎上的侵染,所以凡遇此类天气情况病害发生普遍,蔓延迅猛,为害严重。
②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连作地病重

大姜姜瘟病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为细菌性土传病害,是大姜生产中普遍存在且危害性较强的毁灭性病害。姜瘟病主要发生在越夏期间,尤其是培土以后为姜瘟病高发期。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生姜姜瘟病主要危害根茎,大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上半部先发病。病部初为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软化腐烂。仅留外皮。腐烂组织内变为白色粘稠汁液,且恶臭气味。生姜茎被害部位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在腐烂过程中,由于根茎失去吸收水分的机能,茎上端叶片及收叶出现变黄症状,严重时,叶片萎蔫卷曲,叶色由黄变为枯褐色,最后茎叶枯死。



传播途径


种姜、土壤、肥料、水、农事操作均可传播青枯病病菌。种姜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也是病原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种姜栽种后可成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和农事操作传播,借由大姜植株伤口传播侵入。病菌可在种姜、土壤及含病残体的肥料上越冬,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以上。气温高、湿度大、忽晴忽雨的天气,有利姜瘟病的发生和传播。


发病因素


原因1、由肥料和灌溉水传病:


由受病残体污染过的肥料,如沤肥及不经发酵的堆肥、未经腐熟的人畜粪肥等**肥都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病。上游高地块发病,病水直接流入下游低地块导致发病,还会导致病害*加快蔓延。


经过调查发现病田中病菌可随流水而扩散蔓延,漫灌、串灌是加速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田间有零星病株时,往往在灌溉后出现成块的病株,这是病菌顺水传播再侵染的结果。


因此,姜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宜采用浅水沟灌或浇灌,切忌漫灌、串灌。同时用无病菌干净水,如井水、河水等。


原因2 、由温度影响:


影响姜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子除病原菌致病外,还有温度、湿度和降雨。姜瘟病病原菌的较适温度为28~30℃,根据田间观察:发病温度为日平均气温在20~30℃以上,较适发病温度为28~35℃。


姜瘟病发病初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盛发期在7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下旬病情渐止。由于2003年7月20日~9月上旬持续高温达40多天,且高温天气的气温均在35℃以上,病害流行速度快,病情严重。


温度的高低,能直接影响病害流行速度,温度高加大病菌繁殖系数,缩短潜伏期,增加再侵染次数。从系统调查表明,气温20~25℃从发病到植株枯死需15~18天,气温35℃以上从发病到枯死需6~8天。


原因3、 由降雨及湿度影响:


降雨会直接影响姜瘟病的发生及流行速度。据气象资料与田间实际发病情况综合分析:2003年我市在5月上旬~9月下旬,生姜整个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基本符合了病害对温度的要求。那么病害发生迟早则主要取决于6~7月的降雨量和降雨与晴天日数的比;发病的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发病初期的降雨量及发病盛期的温湿条件。


病害防治措施


较直接的办法: 膨大期,主防姜瘟病:喷雾+重点区域灌根: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倍稀释使用。灌根时以灌透为标准,一般每株约需300ml。

马上到了种姜的季节了的
近期由于天气干旱高温,大姜地湿度温度比较大,较易产生烂脖子现象。

防治:

1、土壤消毒,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2、播种以前要严格选母种;

3、催芽前用药剂杀菌,**苗新喷沟套餐喷沟。

4、出现烂脖子现象,首先隔离,浇水绕道,喷淋、微喷。

5、药剂处理:**苗新增产套餐淋根,有细菌性根腐病增加细菌性产品稀释后灌根或淋根。

烂脖子病多发于6,7月份温度35—37度较易发病,可控可治,高温高湿*得此病害。
由于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和连年重茬,导致生姜的产量和质量受多种病虫害的影响,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随着生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规模化,生姜病害也日益严重,正逐渐成为生姜产业化生产向更深层发展的瓶颈。而在生姜生产中,较为严重的病害是生姜茎基腐病、斑点病和姜瘟病,一般发病率为20%-40%,更高者为70%以上,局部田块甚至全田枯死,造成绝收。
-/gjicgb/-
土壤改良效果:大约一周左右可以看到土壤表层明显改善,15-30天土壤颗粒结构明显
改善;半个月左右可以看到作物长势有效果,叶片绿、厚,茎秆粗壮。
欢迎来到潍坊奥丰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网站,我公司位于素有 “世界风筝都”之城的风筝文化的发祥地—潍坊市。 具体地址是山东潍坊寒亭区通亭街282号青辰国际,联系人是荣彩霞。
联系电话是15053655773, 主要经营相关产品。
单位注册资金未知。

  • 供应商更多产品推荐
  • 关于八方 | 招贤纳士八方币招商合作网站地图免费注册商业广告友情链接八方业务联系我们汇款方式投诉举报
    八方资源网联盟网站: 八方资源网国际站 粤ICP备10089450号-8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30562 软件企业认定:深R-2013-2017 软件产品登记:深DGY-2013-3594 著作权登记:2013SR13402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非经营性--2013--0176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281号
    Copyright © 2004 - 2024 b2b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