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广西各天冬主产地,产新仍在持续,但产大于销形势基本明朗。现将2020年天冬产析报告分享如下:
以家种为主,**为补充
据调研,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商品流通中有大小之分。其中大天冬多来自**,小天冬来自家种,而近几年广西产地的改良天冬个头明显,可以当作大天冬销售。**天冬资源枯竭加速,当前仅在重庆武陵山区、云南永胜和湖南中方和四川南充一带有小量产出,老挝、缅甸也有进口。
据调研,目前种植天冬的成本如下:一亩地一般可以种植1800~2000株天冬苗,按2015年种苗价1.8元/株计算,每亩种苗花费3500~4000元;2~3年的水田占用费在1500~2000元;每年锄草、人工、化肥、采挖约1500~2000元,预计投资成本每亩5000元上下。按正常产量,目前每公斤种植的成本价不**过15元。因此,按目前80元的行情,种植户每亩收入,除去各项生产成本仍可盈利3万元以上。相对于其他农作物来说,这个利润空间明显较好。
天门冬的繁殖方法
1、播种繁殖:天门冬播种期分为春播和秋播,秋播在9月上旬~10月上旬,秋播发芽率高,占地时间长,管理费工。春播在3月下旬,占地时间短,管理方便。在畦内按沟距20~24厘米开横沟,沟深5~7厘米,播幅6厘米,种距2~3厘米。每亩用种子10~12千克。气温在17~20℃,并有足够的湿度,播后18~20天出苗。
2、分株繁殖:天门冬采挖时选取根头大、芽头粗壮的健壮母株,将每株至少分成3簇,每簇有芽2~5个,带有3个以上的小块根。切口要小,并抹上石灰以防感染,摊晾1天后即可种植,方法同育苗后的移栽。
天门冬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天门冬块根发达,人土深达50厘米,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黑砂土)或腐殖质丰富的土中生长,在日照时间短的山谷平地或林荫处育苗,播种前深翻犁耙整地,整平整碎,起宽100厘米的高畦播种。
2、选种采种:天门冬每年9~10月,当果实由绿色变红色时采收。在室内堆沤发酵至稍腐烂,放入水中搓去果肉,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做种可即采随播,也可留*二年春播。留作春播的种子用湿润细沙贮藏,勿使其干燥,否则会降低发芽率。
3、淋水保苗:天门冬植后1个月内保持土壤湿润,遇旱要经常淋水,促进发芽长苗。出苗后及时扦插竹竿或木杆,让苗攀援向上生长,避免相互缠绕扭结,以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
4、中耕除草:天门冬一般在4~5月进行次中耕,以后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板结程度决定中耕与否中耕要求达到土壤疏松,彻底铲除杂草。中耕宜浅,以免伤根,影响块根生长。
5、适时追肥:天门冬是一种耐肥植物,需施足基肥,多次追肥。次追肥在种植后40天左右,苗长至40厘米以上时进行,一般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千克,以后每长出一批新苗追肥3次,即初长芽尖时施次,苗出土而未长叶时施*二次,叶长出以后施*三次。施肥时不要让肥料接触根部,应在畦边或行问开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
6、调节光照:天门冬林间种植入秋后至初冬要进行疏枝,使内透光达50%以上。夏季光照强,天门冬所需光照少,适当加大荫蔽度。在空旷地种植,应插树枝遮荫,春秋季宜稀,地内透光度50~60%,夏季宜密,地内透光30~40%。
7、适时采收:天门冬—般种植需3年才能采收,在10月至*二年3月萌芽前,选择晴天,先把插杆拔除,割除茎蔓,然后挖开根四周土壤,小心地把块根取出,抖去泥土,摘下大个的加工作药用,小个的块根带根头留下作种用。
8、加工存储:天门冬摘下块根,剪去须根,用清水洗去泥沙,放入沸水锅内煮10~15分钟,取出剥皮,剥皮时要用手和利刀一次内外两层将皮剥除干净。用清水漂洗外层粘胶质,稍晾干表面水,放入柜(炉)内熏12小时,使其色泽明亮,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日晒夜熏磺,中午太阳光照强,晒时宜用竹帘盖上,防止变色。晒干的天门冬宜装入竹筐内,置通风阴凉干燥处。
天冬播种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播,从其播后经历18-20天出苗,再到一年以后进行带土定植,其发芽率的高低,占地时间的长短,管理是否精细化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该类中药材的推广和当年的市场供需关系。
根据调研得出的市场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天冬开始涨价,这让天冬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新扩种地区多是受市场的盲目发展,而天冬采收需要2-4年,从16年的行情来看,这批货对16年天冬的价格未构成威胁。因此,16年多数新产区仍没有大批量新货上市,天冬呈现种植面积但产量仍少的局面。
近年来由于全国很多产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大量开垦荒山坡地,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加之连年的过度采挖,天门冬**资源急剧下降,几近枯竭,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药材物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药材需求的剧增,天门冬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不断攀升,发展前景看好。
天冬收获时间
1、每年的9-10月,天冬果实由绿色变成红色时采收。堆积发酵后,选粒大而充实的作种。播种期分为春播和秋播。秋播在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秋播发芽率高,占地时间长,管理费工;春播在3月下旬,占地时间短,管理方便。
2、在畦内按沟距20-24厘米开横沟;沟深5-7厘米,播幅6厘米,种距2-3厘米。每亩用种子10-12千克。育苗1000米2可定植10000米2。播后覆盖堆肥或草木灰,再盖细土与畦面相平,上面再盖稻草保湿。气温在17-20℃,并有足够的湿度,播后18-20天出苗。发芽后揭去盖草。幼苗开始出土时需搭棚遮荫,也可在畦间用玉米等作物遮荫,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苗高3厘米左右时拔草施肥。秋季结合松土施肥,肥料以人畜粪为主。每次每亩施用1000-1500千克。
一年以后的幼苗即可定植。一般在10月或春季末萌芽前,幼苗高10-12厘米时带土定植。起苗时按大小分级分别栽植。按行距50厘米、株距24厘米开穴。先栽2行天门冬,预留间作行距50厘米,再栽2行天门冬。定植时将块根向四面摆匀,并盖细土压紧。在预留的行间,每年都可间作玉米或蚕豆。
天冬,又名天门冬,明冬,为百合科常绿藤本植物,药用地下块根。本品为多数块根,成簇,肉质,黄白色,长纺锤形,具有养阴润燥、降火、清肺生津的,常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等症,是配方常用中药材。近些年天冬还广泛用于药膳,作为使用,其用量逐年增加,生产栽培前景广阔,也是农户创收种植中药材的好品种。
种植的环境条件
天冬的生长习性喜生于向阳的坡地,气候比较温暖、潮湿,故在选择地块时应选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栽培。土壤选择上应以砂质壤土或腐植熟质壤土生长,黏性土壤不适宜种植。
整地施底肥
选择好地块,应深翻土地40cm,施入发酵圈肥4000kg,反复耙细整平,开120cm宽的厢,待用。
分株方法
天冬分株、栽培是在采挖天冬同时进行。其分株方法为:在4月上旬,植株未萌芽前,将根挖出,剪下较大的块根,加工成药材商品,然后分成3~5簇不等,每簇应有壮芽1~2个,但每株至少带未损伤的2~3个小块根作为种苗,待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