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苗防治病虫害
芍药根腐病由种苗带菌或者土壤内含菌,雨后积水容易引起发病。可注意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选择无病害的种苗、贮存芍药头时,须经消毒处理,贮藏处选通风干燥处、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勿损伤根和雨后注意排涝。
芍药叶霉病多发生在6~7月间,危害茎花叶各部,叶片上出现褐色近圆形斑点,有不规则的层纹,叶片逐渐干缩,严重时枯落。于发病初期用1∶1∶200~250波尔多液喷雾,每隔10~14天土次,连喷3~4次。
根结线虫病线虫浸入植物根端吸取汁液形成根,主根成畸形,地上叶枯萎,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能大片死亡。栽种地块不选用前茬种花生科的地,不连作,要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发病期可用15%阿维?丁硫微乳剂每亩75~120毫升对水浇灌或喷淋。
虫害主要有蛴螬、铜绿金龟子。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千克,连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2千克混细沙土10千克制成的药土,在播种或栽种时顺栽植沟撒施,然后下种或栽植。防治各种地下害虫,并防治根腐病和线虫病。
赤芍,别名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赤芍是著明野生地道中药材,东北赤芍苗,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赤芍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深翻土地45厘米,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左右翻入地内,耙细整平,做宽1.2米平畦。
繁殖方法主要用芽头繁殖,也可用种子育苗(方法同牡丹)。芽头繁殖,在收获时,选茎秆少而茁壮,叶肥大,根粗长且均匀,芽头肥而少的植株。刨出后,将根切下加工入药,再将根茎(俗称疙瘩头)下部切去,芽头下边带根茎2~3厘米(不可留老根)分株,每株2~3个芽头,切好后即可栽培。栽种期从“白露”到“寒露”,以“秋分”前后为宜。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挖6~9厘米的穴,每穴放1株,芽头向上,覆土盖平,稍加。然后,上面再培9~12厘米高的土堆,以防风、旱和霜冻,保证种苗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