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耕除草 当苗高5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在封行前进行三次,每半个月一次,第一次要浅松土,逐渐加深,第三次要深并培土防止倒伏。垅种着可进行三铲三遍。
2.间苗、补苗 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去弱苗,留壮苗,第三次中耕除草定苗,株距7厘米,如穴播每穴留2-3株。如有缺苗,用间下的苗选壮着补苗。
3.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次亩施厩肥1000公斤,人畜粪水1000公斤,第二次在定苗时,每亩追施人畜粪水1500公斤,厩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
4.摘花苔 当6月抽苔时,除留种的外,全部摘除,因花苔较韧,最好用剪刀剪除。可以显著增产。
病虫害防治
哪些人不能食用苦参?
2.1 脾胃虚寒者忌服
2.2胃弱者慎用
2.3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这三种人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苦参,又名苦骨、川参、爪、牛参等。用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性寒,味苦。人心、肝、小肠、大肠、胃经。具有燥湿、止痒、利水杀虫等。主要用于湿热泻痢、黄疸、黄白带、、荨麻疹、皮肤瘙痒、疥癣、小便不利、滴虫、中耳、恶疮、等病证。
苦参还具有抗心率失常、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防止心肌缺血、降血脂、防止白细胞减少、抗辐射以及、、抗、平喘、袪痰等作用。
苦参,主产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近年来野生苦参资源越挖越少,一些地方几近绝迹,而需求量却有增无减。苦参拥有很高的用价值,是常用的中材之一。苦参在我国许多地区多有种植,适应性很好,每年需求量很高。
苦参的种植之形态特征
为豆科落叶亚灌木。单数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背面有平贴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花冠淡,旗瓣匙形,翼瓣无耳;雄蕊10,花丝仅基部愈合;子房柄被细毛。荚果线形。种子3-7粒,黑色,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苦参的种植之生长习性
苦参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好。低洼地,盐碱地,不易种植。
苦参的种植之整地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做成1.3米宽的高畦,等待播种。
苦参的种植之繁殖方法
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分株繁殖:将苦参芦头按芽眼多少切成数块;每块有芽眼2—3个,作为繁殖材料。待后,按行株距65×5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种子繁殖:播前先将苦参种子放入50℃左右的水中浸泡10—12小时。然后按行株距65×50厘米点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2公斤。每穴放3—5粒种子。
苦参的种植之田间管理
苦参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若规模种植应于苗前采用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各种杂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
现蕾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防养份消耗。每年的立秋前后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冬季在畦面上撒施一层土杂肥。
苦参的种植之病虫害
苦参病虫害较少,如发现,按常规方法。
苦参的种植之收获与加工
苦参一般生长2-3年采收。在秋末或春初,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收。采收时,先割去地上茎叶,再刨出地下根,去净泥土,去掉芦头,晒干即可入出售。
苦参为深根性植物,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向阳的黏壤土、沙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栽培。苦参种植方法和种豆类作物一样,可以条播,也可在荒地撒播,生命力是很强的,一般生长2-3年采收。其分为春播和秋播两种。秋播于上冻前,春播从3月到5月中旬为好。平地播种每亩用种子4公斤,荒山撒播亩用种5公斤为宜。苦参生长旺盛,株高一米左右,茎直立,能与杂草抗衡,一生都郁郁葱葱。苦参在秋末或春初采收,挖出根茎晒干即为成品。亩产干品700-800公斤,生长周期:3年以上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当年播种的幼苗多不开花,冬季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长,6月孕蕾开花,7~8月中旬果实成熟,全年生长期约210d,种子干粒重49.63g。
因苦参本身有杀虫作用,少有病虫害,苗期有地老虎和蝼蛄咬断茎基部。可按常规方法诱杀。如放生病害,常规防止即可。
采收加工
苦参为深根性植物,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向阳的黏壤土、沙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栽培。苦参种植方法和种豆类作物一样,可以条播,也可在荒地撒播,生命力是很强的,一般生长2-3年采收。其分为春播和秋播两种。秋播于上冻前,春播从3月到5月中旬为好。平地播种每亩用种子4公斤,荒山撒播亩用种5公斤为宜。苦参生长旺盛,株高一米左右,茎直立,能与杂草抗衡,一生都郁郁葱葱。苦参在秋末或春初采收,挖出根茎晒干即为成品。亩产干品700-800公斤,生长周期: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