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要点】该病属于侵染性和生理性的交叉病害,如果单纯靠化学物,不考虑恢复中柱部位细胞的生理功能,后还是会死棵。所以防治的关键是在的同时一定要修复作物受损细胞、复壮作物,同时用生物菌改良土壤。
【中草制剂特点】中草制剂具有直接、传导、*、修复受损细胞、营养复壮等一系列作用,可通过早用、高浓度使用、立体化使用、连续使用、复配使用来防治病害。
? ?【方案】
:
青枯立克(·修复·营养)
沃丰素(补充营养)
大蒜油(提高性)
灌根:
青枯立克(.营养.促进生根)
地力旺(增加土壤透气性·拮抗有害菌)
注意:时着重喷一下茎基部。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预防方案:
1、定植前: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
2、缓苗期
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1次
3、苗期
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或1-2次
4、坐果期
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沃丰素600倍+**硅2-4次,间隔7-14天,病害高发期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
控制方案:
使用青枯立克150倍+大蒜油1000倍+**硅同时进行灌根(1遍)和(2-3遍)。病情严重时可同时复配其它化学剂;重点喷一下茎基部位。
备注:新棚区发现死棵,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6行。老棚区因重茬严重,病原菌多,建议灌根2次。
注意事项:
1.青枯立克与大蒜油复配时,须先加水后依次稀释。
2. 与其他物混配时,应先稀释本产品作为母液,再加入其它产品。
3.死棵病害防治期间禁止浇水,如必须浇水,需在浇水前1天和浇水后2天分别用一次,发病严重区与健康区域隔离。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发生特点
1. 土壤温度低、湿度高易发病,(低温高湿)地温6-10℃是发病适温,所以本病为低温型病害,地温**25℃则不发病,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温灌地块发病重(此处应注意,有时田内经常根腐炭疽混发,温度低一些时,根腐病占主导(低温高湿),温度高时,炭疽病占主导(高温高湿))。
2.是冷凉和土壤潮湿地区草莓的主要病害,水旱轮作田和老产区发病偏重。
3..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正茬地发病较轻,或不发病;重茬地发病严重,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果实产量随之下降。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周年预防方案:
1、定植前: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
2、缓苗期
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1次
3、苗期
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或1-2次
4、坐果期
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沃丰素600倍+**硅2-4次,间隔7-14天,病害高发期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主要侵害根部,常见有急性萎蔫性和慢性萎缩型两种。急性萎蔫性多在春、夏两季发生,特别是久雨初晴后叶尖突然调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枯死。慢性萎缩型在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呈矮化萎缩状,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检视根部可见根系开始都由嫩根先端或中部开始变成褐色或黑色而腐烂,然后中柱变红褐腐朽,继而扩展至根茎,病株易拔起(图1)。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表现症状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厘米长红褐色梭型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根部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后全株枯死。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由病土跟病苗传播,土壤中的卵孢子在晚秋或初冬产生孢子囊,释放出孢子,侵入根部后出现病斑,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借灌溉水,雨水传播蔓延。游动孢子侵入主根或侧根的表皮,菌丝沿着中柱生长,后中柱变成红色、腐烂。卵孢子在土中可存活数年。条件适宜时,会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除侵染或在侵染。土壤温度低,湿度高易发病,地温6--10°是发病适温,所以本病是低温域病害,地温**25°则不发病。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田间管理。合理轮作,清洁果园,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土壤热力,深翻土壤,灌足水,但是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提高土壤墒情。
2.科学施肥,土壤肥料是草莓正常生长,优质高产之根本,因此肥料应掌握“多施**肥、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搞好叶面肥”促使草莓健壮生长,同时应配合施入**生物菌肥地力旺配合小檗碱-青枯立克300倍加大蒜油灌根,从而激发草莓自身抗根腐病能力。
3、剂防治,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定植前: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
在育苗时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1次。
4、高垄地膜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并在在草莓开花前、幼果期、坐果期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沃丰素600倍+**硅2-4次,间隔7-14天,病害高发期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